就像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尸检照片成为热门话题一样,许多人对参与死后研究时尸体和遗体是如何处理的和流通感兴趣。死后脑研究在阐明神经和精神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此类研究活动依赖于公民和患者在死后表示愿意参与研究。因此,有必要了解参与研究者的观点并深入了解他们的背景和兴趣。

 考虑到这些担忧,京都大学的井上雄介教授和他的同事对88名已登记有意向将自己的大脑捐献给东京都老年医学研究所的大脑库(一个死后大脑库)的人进行了一项邮件调查,以了解那些表达了死后捐献遗体意愿的人的想法和担忧。

 共收到52人的回复,结果明确了a)支持贡献及合作态度的因素、b)希望进一步提供的信息内容。

 在a组中,最常提到的愿意合作的原因是“希望为医学和研究做出贡献”。然而,研究发现,捐献大脑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因登记者的年龄和地位而异,是“对所获医疗护理的感激”、“家人和周围人的影响”等多种想法和动机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b中,研究发现,即使在表达了意图之后,参与者仍然对研究的进展感兴趣。调查还显示,人们希望向家人提供更多有关死后捐赠流程的信息。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回应参与死后大脑研究的人的兴趣和担忧、为家人提供全面指导以及定期传播研究成果的沟通的重要性。井上教授和他的同事表示,他们将继续通过访谈调查等方式开展进一步调查。

纸张信息:[神经病理学] 沟通思想:参与者对死后大脑研究和参与的看法

京都大学

以“自重自重”的精神,培养自由的学术风格,开辟创造性学习的天地。

以自学为座右铭,我们将继续保持不受常识束缚的自由学术风格,培养兼具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提供一个包容的学习空间,允许多样化和分层的选择,以便学生自己可以通过宝贵的反复试验选择一个坚实的未来。 […]

大学学报在线编辑部

这是大学学报的在线编辑部。
文章由对大学和教育具有高水平知识和兴趣的编辑人员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