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城大学、国立自然科学研究院天体生物学中心和东京大学的研究小组调查了漫画、动画和媒体混合等流行文化对大学生对天文学和宇宙科学术语的认识和理解的影响。研究小组发现,对于某些术语,日本和美国书籍和电影*的影响不容忽视。
这项调查针对茨城大学“宇宙学史 II”课程的 234 名学生进行。我们研究了 10 个科学术语(四组):“大爆炸、暗物质、超新星、黑洞;系外行星、隼鸟探测器、天体生物学;多元宇宙、平行宇宙(世界);现代物理学中的以太。”
分析显示,科学术语的初始来源中近三分之二是教育内容(课堂、科学博物馆、展览/活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在线等),其余三分之一中近一半是流行文化来源,如动漫、电影、漫画、小说和媒体混合。对于多元宇宙和平行宇宙(世界),以流行文化为第一信息来源的人的比例很高,而对于天体生物学,这一比例为 3%。
此外,当使用容易被过度解读的术语时,例如“暗物质”,当流行文化作为信息来源时,科学理解程度低于使用教育内容时。另一方面,即使是从流行文化中获得的知识,例如多元宇宙和平行世界,对于表达意义有限的术语,也表现出与教育内容相当的理解水平。
未来,该小组计划分析与学生成绩等信息的关系,考虑到流行文化和新旧媒体的负面影响,并致力于创作让学习科学和天文学变得有趣的教材。
*多啦 A 梦、龙珠、天元突破、奇异博士 / 疯狂多元宇宙、蜘蛛侠:平行宇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