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田大学教育学部幸福感与生产性研究中心主任黑田幸子教授和该学部大西光一郎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瑞穗银行的匿名数据,首次对经济波动与零工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据早稻田大学介绍,“零工”是指个人通过网络平台从事短期、一次性工作的一种工作类型。典型的例子包括送货服务、家政服务和拼车服务。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的零工工作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
随着以餐饮外卖为中心的零工在日本迅速普及,人们利用调查问卷和税务数据,对哪些人从事零工以及从事零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而,很难详细追踪其与经济波动和金融状况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日本零工的实际情况及其社会作用的整体情况也尚未完全明了。
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了瑞穗银行的匿名银行账户数据,分析了2016年至2021年个人存款余额和收入趋势的时间序列。我们根据食品配送公司的存款历史识别零工工人,并将他们就业前后的财务状况和就业连续性状态可视化。
分析显示,外卖零工的从业者大多为年轻男性,其中许多人在开始工作前几个月银行存款就逐渐减少。新冠疫情爆发前,超过七成的人开始从事零工时银行存款不足10万日元。自7年新冠疫情导致经济恶化以来,缺乏经验的中老年从业者、女性以及流动性相对充裕的人士也纷纷加入零工队伍。
零工的持续率较低,约有1%至3%的人在开始工作一个月后就放弃了。此外,调查还证实,从事零工平均每月能为人们带来约4万至3万日元的额外收入。这表明,零工是一种可以根据收入和储蓄状况灵活运用的就业方式,在现金短缺时可以充当“缓冲”。
研究会指出,零工工作让很多人即使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也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工作,从而让他们感到安心,而现在的问题是,在未来的就业支持和社会保障体系的设计中,如何定位这种灵活的工作方式。
尤其是在老龄化社会,零工对于不想全职工作的老年人来说,可以成为一种灵活的工作选择。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地区差异、季节性和就业连续性,并研究如何将零工扩展到护理、家政、教育等领域,以及构建符合老年人需求的零工市场。